在道路工程领域,”既有道路”的准确英语翻译对国际项目合作至关重要。有道系统梳理了”existing road”作为核心译法的专业依据,对比分析了”in-service roadway”等变体表达的应用场景,并深入解读了AASHTO、BS等国际标准中的术语体系。针对设计文件、施工方案等不同文档类型,提供了具体的翻译案例和句式模板,同时剖析了路基、路面等关联术语的英译要点,帮助工程人员规避常见翻译错误,提升技术文档的国际化表达水平。
文章目录
既有道路的核心英语译法解析
在道路工程专业领域,”既有道路”最权威的译法当属”existing road”,这一表述被ASTM D8-20等国际标准明确收录。该术语准确传达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道路设施这一核心概念,区别于新建(new construction)或规划中(proposed)的道路项目。英国标准BS 8533:2015中则进一步细分为”existing highway”和”existing carriageway”,前者强调道路的公共通行属性,后者特指车行道部分。
美国各州交通部门常用”in-service roadway”作为替代表述,特别强调道路的运营状态。这种译法常见于养护管理文档,隐含对道路使用性能的评估维度。加拿大交通协会TAC则偏好采用”previously constructed road”,突出道路的历史建设背景,这种表达在改扩建工程文件中出现频率较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”old road”属于非专业表述,可能引发对道路状况的负面联想,在正式技术文档中应避免使用。
国际标准中的术语体系对比
AASHTO《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》将既有道路归类为”existing facility”,这一宽泛定义涵盖了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整体系统。该标准特别规定了在交叉口改造项目中,需明确区分”existing alignment”(既有线形)与”proposed alignment”(拟建线形)的标注要求。对比欧盟EN 13036系列标准,其采用”existing traffic infrastructure”作为上位概念,下设”pavement”、”bridge”等子类,体现了更系统的分类逻辑。
日本道路协会《道路構造令》英译版独创”current road”的表达方式,着重强调道路的现时使用状态。这种译法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技术规范中也有沿用。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发布的《道路资产管理术语》则引入”legacy roadway”概念,特指设计标准已过时的历史遗留道路,这种细微差别在遗产道路保护工程中尤为重要。通过横向比较可发现,各标准体系对既有道路的定义角度存在明显差异。
不同工程场景下的翻译应用
在设计变更文档中,”既有道路横断面”应译为”existing cross-section”,并需配套注明测量基准年份。美国交通部建议采用”as-built roadway conditions”的完整表述,强调以竣工图纸为比对依据。对于市政改造项目,英国标准要求添加管辖属性,如”existing adopted highway”表示已移交政府管理的道路,这种译法在PPP项目合同中具有法律意义。
施工组织设计中,”既有道路拓宽”存在多种译法选择:”widening of existing roadway”侧重工程技术,”existing road capacity expansion”强调通行能力提升。环保评估报告则需特别注意”adjacent existing road”(毗邻既有道路)的准确定位,这与噪声评估范围直接相关。智慧交通方案中出现的”existing road digital twin”,则体现了传统术语与新技术的结合,这类新兴表达尚未形成统一标准。
关联道路工程术语英译指南
与既有道路密切相关的”路基”概念,在英译时需区分”existing subgrade”(原始路基)和”overlaid subgrade”(加铺路基)。美国沥青协会MS-4手册规定,当涉及路基改良时,应使用”existing subgrade modification”的完整术语。对于路面结构层,”existing pavement”通常配套厚度标注,如”existing 250mm asphalt pavement”。
排水系统相关术语中,”existing culvert”要求注明结构类型(pipe/box),”existing ditch”需区分”side ditch”(边沟)与”median ditch”(中央排水沟)。交通设施方面,”existing signage”应包括标志类型(regulatory/warning),而”existing road marking”需说明材料(thermoplastic/paint)。这些细节差异直接影响工程量的国际对标。
技术文档翻译的实用技巧
处理道路工程图纸翻译时,建议建立三层术语体系:优先采用项目指定标准的官方术语,其次选择所在国交通部门的惯用表述,最后参考国际通用说法。对于中国特有的”改扩建工程”,不应直译为”reconstruction”,而应采用”widening and upgrading of existing road”的准确表述。涉及技术参数时,必须保持单位制式统一,如将”既有道路宽度20米”译为”existing roadway width of 65.6ft”需谨慎。
在翻译质量管控方面,推荐使用CAT工具的术语库功能,对”existing”、”in-service”等近义词设置强制统一。对于招标文件中的”既有道路利用方案”,建议保留中文原档的段落编号体系,便于技术评标时对照核查。最终交付前,应聘请母语工程师进行可读性校验,确保”existing roadway rehabilitation”等专业表述符合目标国家的语言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