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客松项目分享:我们如何调用有道翻译API做了一个AI诗人

有道将详细分享我们在有道内部“白客松”活动中的获奖项目——“AI诗人”的完整诞生过程。我们将揭秘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有道翻译API的核心功能,而非传统的文本生成模型,通过“往返翻译”和语义扩展等技巧,将简单的关键词转化为富有文采和意境的现代诗。无论您是开发者、产品经理还是AI爱好者,都能从中获得灵感和实践方法。

白客松项目分享:我们如何调用有道翻译API做了一个AI诗人

在网易有道,一年一度的“白客松”(Hackathon)是所有技术和产品同学的狂欢节。它鼓励我们跳出日常工作的条条框框,在48小时内,将那些疯狂、有趣、充满想象力的点子变为现实。我们团队一直对AI与艺术的结合充满好奇,一个问题萦绕在我们心头:能否利用我们最熟悉、最强大的工具——有道翻译API,来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——创作诗歌?这个奇思妙想,便是“AI诗人”项目的起点。我们的目标并非简单地复刻一个文本生成器,而是希望探索机器翻译在创意文本生成这一前沿领域的独特潜力,证明工具型API也能绽放出艺术的火花。

文章目录

灵感迸发:当翻译API遇上诗歌创作

诗歌,是人类语言的精华,它依赖于精妙的选词、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节奏。而机器翻译,其核心目标是“忠实”地转换语言。这两者看似背道而驰。但我们反向思考:正是在追求“信、达、雅”的翻译过程中,神经网络翻译(NMT)模型内部发生了复杂的语义重构和词汇选择,这种过程本身是否就蕴含着一种“再创作”的潜力? 传统的AI写诗大多依赖大型语言模型(LLM)进行文本续写,而我们决定另辟蹊径,探索利用有道翻译API这一“确定性”工具来生成“不确定性”的创意内容。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挑战,更是一场关于语言、逻辑与美学的有趣实验。

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:AI诗人的“骨架”是如何搭建的?

一个好的点子需要坚实的技术架构来支撑。考虑到“白客松”紧迫的时间,我们选择了成熟、敏捷且我们团队最熟悉的技术栈,确保能够快速迭代和验证想法。

核心工具栈一览

我们的技术选型原则是:高效、稳定、专注核心逻辑。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道翻译API作为项目的技术基石。原因有三:第一,作为公司自家的产品,我们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绝对的信心;第二,它的API接口设计极为简洁,文档清晰,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对接,为我们宝贵的开发时间提供了保障;第三,其背后强大的N-MT模型翻译质量高,语种覆盖广,这为我们后续的“创造性”玩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技术类别 选用工具/服务 选用理由
核心API 有道智云-文本翻译API 高质量NMT模型,调用稳定,接口友好,支持多语种
后端框架 Python + Flask 轻量、快速,能迅速搭建起一个接收请求并处理逻辑的Web服务
HTTP请求库 Requests Python中最流行、最易用的HTTP库,用于与API进行交互
前端界面 HTML + CSS +原生JavaScript 简单高效,无需复杂框架即可实现一个用户输入和结果展示的界面

系统工作流程揭秘

“AI诗人”的整个工作流程非常清晰,我们将复杂性全部封装在后端的核心处理模块中。数据流动的路径如下:

  1. 用户输入: 用户在前端页面输入一个或多个核心关键词,例如“月光”、“孤独”、“故乡”。
  2. 后端接收: Flask后端服务接收到这些关键词。
  3. 核心处理(魔法发生地): 这是项目的大脑。它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API调用流程,包括关键词的扩展、句子的生成和往返翻译的润色。
  4. 诗歌整合: 核心模块将处理后得到的一系列词语和句子,通过预设的规则进行筛选、排序和组合,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韵律的诗歌文本。
  5. 结果展示: 最终生成的诗歌返回给前端页面,呈现给用户。

这个架构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模块化。我们可以独立地优化每一步,例如尝试不同的翻译语种组合,或者调整诗歌的整合规则,而不需要改动整个系统。

核心实现:解密用“翻译”进行“创作”的魔法

现在,让我们深入“AI诗人”的心脏,揭示我们是如何将一个翻译工具“逼”成了诗人。这其中的关键,不在于复杂的算法,而在于对API功能的创造性应用。

第一步:API的获取与基础调用

万事开头易。要使用有道翻译API,首先需要一个API密钥。我们直接登录了有道智云AI开放平台,在几分钟内就创建了应用并获取了App Key和App Secret。平台还提供了慷慨的免费试用额度,完全足够我们在“白客松”期间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调试。

基础的API调用非常简单。以下是一个Python代码片段,展示了如何向API发送一个翻译请求(为保护密钥,此处用占位符代替):


# 这是一个简化的示例,实际代码需要处理签名等逻辑
import requests

def translate(query):
    APP_KEY = '你的APP_KEY'
    APP_SECRET = '你的APP_SECRET'
    URL = 'https://openapi.youdao.com/api'
    
    # 此处省略了签名(sign)的生成过程,请参考官方文档
    # salt, curtime, sign = ...

    data = {
        'q': query,
        'from': 'zh-CHS',
        'to': 'en',
        'appKey': APP_KEY,
        'salt': salt,
        'sign': sign,
        'signType': 'v3',
        'curtime': curtime,
    }
    
    response = requests.post(URL, data=data)
    result = response.json()
    return result['translation'][0]

# 调用示例
print(translate("月光")) # 输出: moonlight

有了这个基础,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的“魔法”了。

创造力的源泉:神奇的“往返翻译” (Round-trip Translation)

这是我们项目的核心创意。什么是“往返翻译”? 简单来说,就是将一段文本从源语言(如中文)翻译到目标语言(如英文),然后再将翻译结果翻译回源语言。即:中文 A → 英文 B → 中文 C

它为什么能产生诗意? 因为高质量的NMT模型并非简单的“词对词”替换。在翻译过程中,模型会深度理解上下文,并试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切、最优雅的表达。当再翻译回来时,模型又会进行一次同样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中,原始的、平铺直叙的表达(A)经过两次“文化”和“语境”的洗礼,可能会演变成一个更具文学性、更抽象或更富意象的表达(C)。这种信息在转换过程中的“美丽损耗”和“创意增益”,正是我们寻找的诗意来源。

举个例子:

  • 我们输入一个简单的句子:“月亮挂在天上。”
  • 第一步(中译英):有道翻译API可能会将其翻译为 “The moon hangs in the sky.”
  • 第二步(英译中):将上面的英文翻译回中文,模型为了追求“雅”,可能会选择 “皓月悬于天际”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”,而不是生硬地翻译回“月亮挂在天上”。

看,仅仅通过一次往返,句子的文学色彩就大大增强了。我们通过多次、多语种(如中→日→中,中→法→中)的往返翻译,就能为一句平淡的话语披上华丽的外衣。

意象的延伸:利用多语言翻译进行关键词扩展

一首好诗需要丰富的意象。如果用户只输入“孤独”,我们如何围绕它构建一个完整的意象群?答案还是翻译API。我们将核心关键词“孤独”,分别翻译成十几种不同的语言(英语、日语、法语、俄语、西班牙语等),然后再将这些外语词汇一一翻译回中文。这个过程就像是向世界各地的“智者”询问他们如何理解“孤独”,然后收集他们的答案。我们得到了一个包含“寂寞”、“空虚”、“孑然一身”、“形单影只”、“索然无味”、“孤寂”等词的丰富素材库。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语境上各有细微差别,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血肉。

诗歌的韵律:简单的规则与后处理

AI生成的内容往往是碎片化的,缺乏章法。最后一步,我们需要扮演“编辑”的角色。我们将通过上述步骤生成的大量词语和句子,进行简单的后处理:

  • 分组: 将语义相近的意象放在一起。
  • 分行: 根据句子的长短和节奏感,进行断句和分行。
  • 排序: 按照一定的情感递进逻辑(如:景→情→思)进行粗略排序。
  • 筛选: 移除过于生硬或重复的句子。

通过这些简单的规则,我们将一堆闪光的素材,编织成了一首有模有样的现代诗。

成果展示与遇到的挑战

经过48小时的紧张开发和调试,“AI诗人”终于诞生。它虽然不完美,但其生成的结果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。

“AI诗人”作品欣赏

以下是几首由“AI诗人”创作的作品,我们只输入了括号中的关键词:

(输入关键词:落叶,秋天,风)

风,在季节的边缘叹息,
一片枯黄的蝴蝶,无声坠落。
秋天把记忆铺满大地,
那是时光褪色的回响。

(输入关键词:城市,夜晚,雨)

霓虹在雨中晕开,
像一场湿漉漉的梦。
冰冷的雨滴,敲打着窗,
这座钢铁森林,此刻寂静无声。

我们趟过的“坑”与解决方案

创新之路从非一帆风顺。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难题,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,比项目成功本身更让我们成长。

遇到的挑战 具体表现 我们的解决方案
语义漂移 (Semantic Drift) 多次往返翻译后,结果可能与原始主题毫不相干,如“河流”最后变成了“时间”。 1. 限制往返次数。
2. 引入校验机制,如果翻译结果与原始关键词的语义相似度过低,则舍弃。
3. 优选文化和语言结构差异不那么巨大的语种进行往返(如中日英之间效果较好)。
API调用成本与效率 一次诗歌生成需要数十次API调用,在“白客松”高强度测试下,调用次数消耗很快。 1. 结果缓存:对相同的关键词和往返翻译结果进行缓存,避免重复请求。
2. 批量请求:虽然本次未实现,但未来可以探索API是否支持批量翻译,以减少网络开销。
内容连贯性差 生成的句子虽然优美,但组合在一起像一盘散沙,缺乏统一的主线。 1. 主题词加权:在后处理阶段,优先选择和保留与用户输入的原始关键词更相关的句子。
2. 模板结构:尝试引入简单的诗歌结构模板(如四行诗),将生成的意象填充进去。

总结与展望:AI诗人的未来与我们的思考

这次“白客松”项目,对我们而言,不仅是一次有趣的技术实践,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对AI能力边界的探索。

项目复盘:我们学到了什么?

  • 技术的创造性应用: 我们深刻体会到,工具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功能,更在于使用者如何去创造性地驾驭它。一个精准的翻译API,同样可以成为灵感的催化剂。
  • 有道API的强大: 在高强度的调用和各种“刁难”下,有道翻译API始终保持了极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,其高质量的翻译结果是我们项目成功的基石。
  • 小切口,大纵深: 从一个看似很小的点(用翻译API写诗)切入,我们却深入探索了NLP、跨语言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等多个领域,收获巨大。

AI诗人的下一步进化方向

“AI诗人”还只是一个雏形,它的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:

  • 融合更强的AI能力: 可以将有道自家的AIGC能力或NLP分词、情感分析等技术结合进来,让诗人不仅有文采,更有思想和情感。
  • 增加用户自定义: 允许用户选择诗歌的风格(如豪放、婉约)、韵脚、字数等,提供更个性化的创作体验。
  • 产品化落地: 作为一个有趣的互动功能,或许未来可以嵌入到有道词典或有道云笔记中,当用户查询某个单词时,为他生成一首关于这个词的小诗,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和粘性。

我们相信,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路口,隐藏着无数的宝藏。这次“AI诗人”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。我们希望这个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,也欢迎你立即访问有道智云AI开放平台,调用强大的API,开启属于你自己的AI创造之旅!

Share the Post:

Related Posts

专属AI翻译官:有道翻译2025版“个性化引擎训练”功能详解

有道翻译2025版推出的“个性化引擎训练”功能,是一项允许用户通过上传自定义术语库和双语语料,对翻译引擎进行专属优化的革命性功能。它旨在解决通用翻译模型在特定领域或个人化场景下术语不统一、风格不匹配的问题,通过AI的深度学习与微调(Fine-tuning),为每位用户打造一个越来越懂你的“专属AI翻译官”,从而显著提升专业领域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
Read More

一个小型跨境电商团队如何靠有道翻译将效率提升300%?

对于一个挣扎在多语言沟通泥潭中的小型跨境电商团队而言,靠有道翻译将整体效率提升300%是完全可行的。这并非夸张的口号,而是通过将有道翻译深度整合到四大核心工作流——客服沟通、产品上架、市场营销、与供应链协同——所实现的运营飞跃。通过利用其精准的AI文档翻译、实时的对话翻译、图片OCR识别翻译以及API集成能力,团队能将原先耗费在语言处理上的75%的时间释放出来,投入到更高价值的业务增长活动中,从而实现指数级的效率提升。

Read More
滚动至顶部